2019-1-8

开悟的人都知道,在往圆满证悟的道路上,充满考验的震动。所以 初果到四果中间 有净除习性的二三果。

所以 即便是同一个开悟的人,他在不同状态中说的话,会带有不同程度的源头智慧。

所以 佛陀说 依法不依人,包括祂自己。

人 本来就只是源头的管道,同一条管道 通过修行 频宽功能不断升级,但升级过程中,稳定度不是持恒。但稳定度 随着升级 也会越来越好。


我说 “悟后才起修”,老公说 ”污染即不得,修证即不无”,都是禅宗说的。

2019-01-08

精油 是连接大自然中的能量,宇宙DNA意识,阳光的恩典。

就像灌顶法会 是连接当初成就者的意识。

一切都是意识的连接。

因为所有意识 本来就是同一个,祂。每个有情众生只是祂的化现,那个无限意识的聚焦体验。

But somewhere along the way, we forgot who we really are, the Source, and took identity with the avatar. 但在体验路上 我们太入戏了,误以为我们是为了体验而聚焦的那个个体意识,忘了我们其实是 那无限意识 那个祂。

It’s just perspectives 只是简单的角度问题:既然已经知道意识都是连接的,既然都是一,你不是连接上母体的个体,你其实是有无数个体分身的母体。

哇!写到这儿才知道,原来这就是藏传说的中阴 子光明融入母光明!原来 菩萨千处祈求千处现 就是无限意识。

Anyway, 那有着无数分身的有情众生宇宙 就是幻化网 就是梦,都在你的意识里。悟到这点,才是开悟。

悉达罗摩湿瓦 | 你是一切众生心中的真我


1/9: So it’s a continuum, 从个体意识到无限意识。修行 就是为了越来越脱离个体意识 越来越成为无限意识,越来越减少返回个体意识的震动(aka 习性)

为免误导人:这里写的个体意识,是融入空性的“个人”无限意识。有点儿饶舌,但达到的人就能懂得。写得精简 因为本来是日记写给自己看的

2019-01-08

身体是法器。

身体不好 是会震下来的。

所以 不少有成就的藏传喇嘛晚年又修四加行。因为身体不好。

震下来 切回去就好了。就像 肚子痛了 去上厕所 一样,都是如梦的剧本里的一部分。

所以有 瑜伽 阿育吠陀 道家的性命双修。

    2019-01-08

    “我们不必研读心理学的书籍才能了解自己挣扎的原因,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弄清楚人心是否可以完全脱离挣扎。当我们挣扎时,起因总是来自真实的自己和期望中的自己之间的冲突。然而,如果不加以任何解释,我们能不能了解挣扎的整个心理过程,然后停止所有的挣扎?
    我们能不能就像那艘随风而行的帆船一样自在?如果我们努力去达到没有挣扎的状态,这种行动的本身就是一种挣扎,所以这种境界就永远无法达到了。但是如果你在每一刹那都觉察到自己的心如何陷入永不休止的挣扎,如果你只是觉察而不去修正它,也不强迫自己的心达到所谓的平静的状态,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自然而然就停止挣扎了。
    在这种状态之下,你的心就能学到很多东西。这时学习就不只是收集资料而已了,因为你已经超越了心智的范畴,而发现到不可思议的至宝。这样的心才是充满喜悦的。” — 克里希那穆提

    真的是这样。放松 无整。

    2019-01-08

    一路以来 似乎都是老天爷带着 自己体证了某程度,然后才到处找能解释自己情况的教授。所以我称这个过程为“忆起”。

    对于先指路的教授 不是没看,是看了根本看不进去,于我效用非常有限。

    但看到 有相当多的人 是刚好相反的,倾向读很多书,先用头脑理解,对答如流。因为交流有限,我不确定 他们是不是真的通过理解证到了?

    老公说 那些是口头禅,或耍聪明博名声地位财色,或误认为自己开悟了。

    体验生活 vs 轮回

    清醒(不带妄念)觉知着,就是体验生活,而且体验完成得非常快、非常完整 不留残迹。如此 不断前进 体验下一个新的经验。

    没觉知着生活,不是体验,是轮回。生命会一直重复固化的模式。

    头脑总是在一切现象中找模式、找架构,因为其实头脑喜欢局限,在已知的范围中 头脑才感到安全。
    The brain likes patterns and structures, because it likes limitation, it feels safe only when it’s within known boundaries.

    心性 是无任何局限的,是完全自由的,所以祂充满未知,自然充满创意。所以 每个人 内心都有渴望自由的冲动,因为那就是你的佛性 就是你的本来面目。

    所以 自由的人 都是充满勇气的,因为他不怕面对未知,因为未知是心性的特质。怕未知的 是头脑。

    按摩随想后记~

    2019-01-07

    自我感 回来的过程:

    肉体意识回来,全身细胞喜悦震动,宇宙能量螺旋式同时上下 灌入中脉,全身光化磁场包围的感觉;

    肉体感觉回来,感到肉体拉紧的肌肉存在,感到疼痛。

    各种剧本争先恐后地想上演。

    这过程 只要一觉知 就能全退出这场梦,但习性会让你想留在梦里。这就是清净习性的过程。

    发现 对所有剧本 都不感兴趣。

    只要意识聚焦到某一剧本,戏就这么演开了,就开始经历那场梦了。

    放松意识的聚焦,沐浴在大能里。

    自由意识 就是 选择不待在梦里的能力。在梦里 没有自由意识。

    p.s.,老天爷的对话 实在神奇地实时。正想着 对所有剧本都不感兴趣,放松无整就好了,那说不出的状态 是不是就是大能?结果眼前突然飞过一片纯白的鸽子,老公突然聊到克里希那穆提。

    原来这就是大能。

    2019-01-06

    證悟 是一個人的事。

    把悟到的實相 深入淺出的、整理設計成有系統的 漸進的 方法,讓眾人都能馬上獲益 循跡漸進,就成了宗教。

    所以有不同宗教的存在,因為當初那位悟者會智慧地 以當時群體的人文特點 深入淺出地說法。

    其實 各宗教源者 他們悟到的 都是同一個神聖,因群體而異的教授而已。

    至於教授的內容 眾人容不容易懂 就看傳授者的證量了,證量越深 神聖的智慧就越能貫通傳授者的全身。

    但這只限於原證悟導師還傳授的時期。之後 宗教就變成了人的經營,戴著原導師光環的品牌經營。隨著經營者悟道越來越淺,整個傳教就越來越偏離走形。不可避免的成住壞空,無常。

    某一宗教的復興 或旁支的建立,其實往往就是又有一位門徒證悟了。證悟的聖者 不會在乎個人名氣,另創新教 或繼續在原組織傳教,只要能利益眾人 都一樣。

    所以 不要盲目迷信宗教。就好比股市,它是很好的資本市場機制,但不代表每隻股票都是好的,有真正經營得很好的公司,也有做假帳的公司,也有曾經輝煌但現經營者能力有限每況愈下的公司。

    所幸真正的神聖在每個人裡面,而璀璨的鑽石會不斷的出現,幫助祂周圍的人 映亮他們自己裡面被塵蓋的光。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2019-01-06

      完全地 把自己交給老天爺。

      所有一切呈現的人事物 都全然地 感恩 接受。

      雷打不動地相信 呈現在此刻眼前的 就是最好的安排 都是上帝的恩典。

      一旦真正接受 突然 所有問題 就魔術般地消失了。

      一旦完全接納 就和外界合一無二 不分彼此了。

      全然感恩 就能消滅一切概念。

      因為感恩就是愛,一切無明概念 都擋不住上帝的愛的覆蓋,包括“自我”這概念。

      自我消融 融入神聖。然後 就放鬆在這狀態中,這 就是安住。

      感恩 • 接受


      習性未盡除前 碰上軟肋對境 自我還是會被震回來些,但沒關係啊,這“自我震回来”也是體驗 也是夢//@新经济平台:还是差点吧 觉知😄 感觉您最近心情起伏变化

      2019-1-5

      再次 完全地 把自己交給老天爺。
      所有一切呈現的人事物 都欣然 感恩 接受。
      雷打不動地相信 呈現在此刻眼前的 就是最好的安排。
      包括 希望兒子痊癒的念頭 也放掉。
      這最後的執著 也讓它流開~ ​​​​

      2019-01-05

      還沒證到無我時 千萬別想和上帝合一,否則結果就是 自我的無限放大,所謂的擴張。輕則生活中馬上會克,最怕的是 覺得自己厲害了 有神通,這就入魔了,就此滯留不進,這是最大的損失。

      2019-01-03

      跨年晚和全家三代老小聚餐放烟花跨年,我却过得仿佛不关我事。不是没参与,我照样参与陪家人 high,但心静如明镜止水。

       

      不是超越 抽离“看着电影”,也不是不认同肉体。肉体也是我,但心 寂静觉照。

      原来这就是 在生活中 能所合一,没有看者与被看者。和禅定中的殊胜能所合一,或睁眼融入源头的壮丽能所合一,不太一样。其实 和平常人好像一样,照样可以吃喝跑跳,但却又不一样,因为它不再会被烦恼到了(不是看开了不被烦恼,它就是不会烦恼了)。

      不知道哪时开始的,完全不外伸了。刚开始 以为是“心性”自然智慧地知道 到了,所以无需再追求 没什么好追求了(想证悟本来是仅剩的渴望)。之后 觉得是 当你真正到了 自然完全安住当下 成为当下 所以自然不会外伸了(本自具足)。听起来好像一样 但不一样;虽不一样 但没关系,总之是达到了某量级,持恒了。记录下来。

      另,第一次认识的正骨医师说 我们夫妻俩 和普通人不太一样,都给人很安静的感觉,很特别,很配。老公说 那医师练气功的,当然会有感觉。


      1/4: 没有执取 就没有无常。//@AnybodyChow:碰到突发事件也能保持状态吗?挑战无常的能力都很伟大。

      2019-01-02

      “表达来自外围,体验属于中心。

      当你在中心时,你体验到某些事情。当你回到外围,你或许没办法表达它,或许你只能勉强表达它。” — 奥修

      嗯嗯,就是这样。奥修用中心外围表达,我习惯用高频低频表达,都是一样勉强的表达。

      最可笑的是那些在外围从未到过中心的人,总是喜欢自作聪明的用低频的头脑理解,然后“权威性的”总结 高频低频外围中心是二元分别,所以是外道不是心性实相。对低频的头脑,一向只能默摒。

      所有一切言语 只能尽量 未能彻底。

      2019-01-02

      “如果你真想觉悟,完成具体的闻思 确认本然以后,忘掉那些术语,剥离那些装作与掩饰 用心去生活,本来的那 自然会如同熟透的果实自然落地!”

      2018-12-30

      昨天调完盘骨 忍不住跳舞 唱歌,已经想不起来上一次如此有活力的感觉是哪时候了!

      然后 车上听许巍的南无观世音菩萨,超越主客体 全宇宙都变成 南无观世音菩萨;

      到嗡玛尼呗美吽时,突然六字大明咒 一个个不认识的藏文种子字,依序印入眉心轮到海底轮(顶轮是全宇宙的观世音菩萨);

      之后 感觉眼睛射出强光 前面一堆藏字舞动着。

      今早发现 肿痛一周的旧智齿处(二十几年前就拔掉的,老公拔智齿肿痛,我同一处居然也肿痛起来了)完全不痛了,半年多以来喉间一直扰着的痰 也不见了!声音清爽,第一次有自己的声音的感觉。突然知道了 喉轮开了(结果今天两餐都是被请吃饭、陌生人请喝茶吃点心,典型喉轮开的现象)。

      然后 今天午饭后 看到横跨半边天的火彩虹!

      回家 睁眼打坐 眼视虚空 自然地不眨眼,轻易地,如莲师说的。眼睛 由以往的向内看 转为向外:

      …眼睛 去年 喜悦震动 眼睛在笑;
      …一直到 半年前 眼睛 消融,世界如虫洞般卷入第三眼,宇宙能量灌入;
      …一直到 昨天 眼睛射出光;
      …今天 眼睛由内转向外 看向世界 无限光 回向给世界。

      下午再出门 横跨半边天的彩虹 一直陪伴着 许久许久。然后 知道了 是观世音菩萨。那时 突然不再贪恋地看着彩虹,不需要看彩虹了,因为感到 其实就沐浴在彩虹的光中。

      眼睛由内转向外 看向世界 无限光 回向给世界,这好像就是十回向阶段了。

      由凡夫至菩萨到成佛的五十二个阶位

        2018-12-28

        “Life is but a river of deceitful perceptions”人生只是一条 充满以假乱真的幻觉 之河。刚刚梦里自己对 经历着成住坏空的自己 说的。

        看着“自己”一切的想法,和“自己”感官感受到的这个世界,包括有“证悟”一说的这个热热闹闹的世界,就想嘻嘻地笑,因为 一切真的都只是幻觉 maya,宇宙真的只是一个游乐场 lila,上帝的 Lila。

        回到上帝 幻觉结束 世界消失 只剩下那一直都在 简简单单的 寂静觉知。

        真的是如巴夏说的 “you’re a non physical consciousness experiencing a physical reality.”

        所以 悟到之后 还要“回来”这个世界,让上帝继续体验这个物理世界,反正只是游戏,在这儿在哪儿 都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 你不再是这世界里的那个人,你是觉知着这个世界的那个祂,那个觉知本身。

        2018-12-26

        圣者们把[习惯于往外投射的]注意力,往相反的方向转,直到心完全放弃去看外在的一切,这被称作为“返源之道”(the reverse path)。在凡夫沉睡的地方,圣者们是清醒的,在凡夫清醒的地方,圣者们睡着了。”

        终于找到自己为什么过去几年逐渐对外界毫无兴趣的原因了。只喜欢觉看心念的起承转合,和每个念头后面的习性与因果,如此 逐渐照亮业力 剥落习性 清净心智。此谓 真正的出离,出离无明。

        出离越干净 你就能越频繁地“瞥见”心性、得到智慧灌顶,直到出离彻底了,你自然就会完全融入心性 变回智慧和慈悲爱本身,因为你本来就是祂,只是被无明屏蔽了。

        这意识内化的启动与深入,真的是忆起,因为它自然而然的开始,一旦开始 除此再无其它真正兴趣。启动的缘起,是莲师安排的一场突如其来 无比巨大的痛苦,所以 痛苦 就是上师。

        只能以自己的步伐,一步步走,因为每个人出离的速度不一样。没有捷径。即便经过其它方便法门瞥见心性切入空性,你是无法安住的,因为尚未出离干净,贪嗔痴的外伸会把你很快拉下来。所以,直指心性的教授也好 昆达里尼也好 双修也好 上师加持也好,最终 只能靠你自己觉看心念 一步步 清净自心。

        总有人问双修法门,对此 我慎重地说,不清净自心,方便法门很容易沦为魔道。所以 藏传很负责任地 不传此法给未出离到位的弟子。而藏传的前行次第 就是为了帮助弟子出离清净而设计的。

        若能借助他力成就,无边慈悲的佛菩萨 早就把众生拉过彼岸了。即便佛菩萨现身 也只能加持让你瞥见,希望以那瞥见 激发你走上意识内化的路。所谓根基利钝 就是你贪嗔痴执着多重,出离速度多快。

        那外面世界怎么办?若有条件 隐居闭关的确能加快速度,所以莲师说 放下一切 包括你家人 入山修,克里希那穆提也一个人在深山隐修九年才出山演讲一辈子。但“修成下山”后,还得接受世间刺激考验稳定度,所以莲师说 出山后去坟地修、光着身子涂白粉在镇上跑,都是为了除尽贪嗔痴执着。若一开始就在红尘中修,虽然感觉速度较慢,但每一步进步是稳固的。殊途同归,终点都差不多吧。

        最重要 是自己回归的渴望愿力强度。當你以洪荒之力渴望,宇宙會與你同謀讓它發生。

        所有一切言语 都是方便法门 只能尽量 未能彻底。

        2018-12-26

        昨天 第一次睁眼清醒着 觉知到幻化出宇宙的无限意识,明确知道了 这无限意识 在死去后 也就熄灭了,但觉知着无限意识创造的“那”,死后仍然如如不动地在。永恒。

        我语言波罗蜜不够,表达不了。感觉睁眼 经历了中阴。

          2018-12-25

          老公牙疼,我沒智齒了居然也在同一個智齒地方腫疼;
          老公臉腫了,我竟然也陰錯陽差把自己臉也弄腫了,兩個人腫的部位居然一模一樣;
          老公頸肩拉傷疼痛,我居然也突然同一個部位一樣症狀;
          老公一急,我立馬無緣無故 反常地寧靜不下來急得想爬牆;
          我的證道 應該也是因為老公的證道。
          老公說 喜歡做什麼都兩個人一起。
          兩個人 就像一個人。

          2018-12-25

          现在是超越信仰体系,如是地看待生命的时候了。毕竟,创造的源头就在你的内在,如果你允许它发挥作用,一切都会变得和谐,这是耶稣教导中最基本的部分。耶稣的话语为世界带来了如此多的奉献、虔诚、和爱,但是他生命最重要的方面,他教导的核心和基石乃是在于:“神国就在你们内在。”

          只有在最初的“营销阶段”,耶稣才说过将人们带入天国的话,一旦足够多的人已经聚集在他周围,他就开始告诉人们“天国就在你们的内在”,这是耶稣教导的核心。

          耶稣基督:璀璨的巨星

            2018-12-22

            任何情緒的實相 都是狂喜的能量。

            一旦你覺照到任何情緒,迎上它 不抵抗它 安住于它,然後 你就會感到 消融 狂喜爆炸。

            情緒 就是無明貼在那股喜悅能量上的種種標籤,然後 無明中的你 就信了那創造出來的概念。穿越概念標籤,迎上 安住,然後 享受在恩典中爱的沐浴吧☀️

            那喜悅美好的恩典,其實就是你自身長出來的“情緒”能量,加上你的觉照 和安住的心。所以 体验上帝 就是体验你自己,你就是上帝,你就是爱的本身,看到了吗?

            2018-12-20

            观想自他成为本尊–金刚乘微妙修心法门

            宗萨钦哲仁波切

            脉、轮、气、明点与证悟

            次第与证悟

            “观想自他成为本尊”,是金刚乘最微妙的修心法门之一。你已经知道它的技巧——当你幻想、计划或回忆时,就一直在用它——运用想像力,在自己心中创造特定的图像。

            所有佛教修行的目标,都在除去自我。而金刚乘除去自我的方法极端聪明且具创造性,它让自我做大部分工作来除去自己——金刚乘不去粉碎自我,而设法用一个可爱、更具有吸引力的东西来取代。

            佛法修行的顺序,不管哪一乘,在开始的时候都要先了解:你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样子——你不是那个名字、标签、颜色、形状等等,那些只是你的幻觉。这时候,金刚乘打开了它善巧的宝藏箱,引入本尊的概念。

            金刚乘本尊都有又长又美丽又复杂的名字、亮丽的颜色和形状,还具备种种让人心动的特质,例如力量、慈悲和其他你所喜爱的一切。这些本尊的描述,实际上都是宣传术——颂扬本尊好得不可思议,你便完全陶醉在某个本尊的功德中,几乎想去探究他的来源,以及现在他位在什么地方。

            在你完全迷失之前,要提醒自己;不要以为这些金刚乘本尊是实存“在某处”的掠夺者、惩罚者或奖励者,而在外面乱找。

            在精巧地建立起这位不可思议本尊的美丽概念与形象,又吊足了你的胃口之后,金刚乘便接着说:“你就是本尊。”逻辑上,这很有道理,因为你具有佛性,真正的你是大慈、大悲、大力等等;而那个有限的你、那个错误地观想成自己的你,根本就不是你。

            你的实相是没有限制的、无边无际的,因此把本尊当作你的自我形象,比你凡夫的形象更能精确地代表真正的你。

            透过观想的方法,有意识地创造新的自我形象的过程,“有限的自我”形象便逐渐地被“无限的本尊”形象所取代。这种修心的方法不以打击我们的倾向来建立新的串习,而是故意创造一种更吸引人、更接近我们真实本性的习惯模式,来软化既存习性的坚固性与僵化性。它是对于我们的佛性,譬如慈悲和其他无尽功德的一种实际宣传。

            人类的心完全是条件式的:现在的你是由过去你的限制条件所决定的。金刚乘给你一种新的限制,它用一些比通常的幻觉更接近本性的观想,取代你习惯上看待事物的方法。不仅对你本人,还包括你住的地方、周围的环境、生活里的混乱,一切外内构成你现象界的所有事物,都以金刚乘的方便转成坛城。

            坛城也有取代的意思,因为它以更接近实相、纯净与神圣性质的观想,来取代目前你对于世间所持有的概念和印象。

            最重要的是,金刚乘不只处理心的问题,也处理身体的问题。“转凡夫身为本尊身”的这种想法,是以这样的理论为基础的:一切存在“外面”的事物——包括快乐、不快乐、美、丑等等——都是自己想像和概念的产物。这些概念,在我们心中创造了特定的习惯,当这些习惯愈来愈坚固的时候,便化现在粗重与物质的层次,例如我们所谓的感觉(例如冷热等)与形相(例如美丑、大小等)。我们粗重习惯的聚集体就是所谓的身体,细微习惯的聚集体称为心;就像心能透过修行转为清净,根据空性的理论,身体应该也能透过修行转为清净。

            一般而言,观想要把你的凡夫境(或凡庸相)转为本尊相。这种技巧不只能让你舍弃对于自己形相的平庸概念,还能够作为修止的法门,因为你必须留意许许多多的细节;同时,它也培养修观的洞察力与觉照。平常我们相信,关于身体方面,我们多半困在目前的状况里,这就是我们受苦的原因;而本尊观能帮助我们了解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因为没有东西坚固或真实地存在——这是观的层面。

            通常你可以自由地运用观想的技巧,把观境的大小和数量加以改变:有时候,你观想坛城和本尊比山还要大;有时候,观想得比一粒谷子还要小;有时候,可以把自己同时观想为上千本尊;有时候,则观想为许多不同大小的本尊同时出现。你可以观想自己每个毛孔中都有完整的坛城,坛城不比以前小,毛孔也不比平常大,然而每一个在另一个之中——这相当于观想自己在做密勒日巴曾做过的事:密勒日巴进入牛角中,显示出他不受大小、内外等等二元对立的束缚。这一切的观想技巧都是帮你达到无二境界的心理训练。

            想要创造出完整的观想,有时候是十分困难的,就像要烧一个灌木丛一样,你不能光拿着一支火柴跑来跑去,点燃几片树叶就希望能达到目的;但是,假如你把落叶堆在树底下,再收集一堆干草和小树枝,要点火就容易多了,这样一来,就可能一生起火来,烧尽那个树丛。

            根据相同的理论,观想上也有个技巧,就是不要去观想本尊全部的细节,而只去观想某个特别的部分。

            这样做是因为人体靠近中脉某些特定的点,例如第三眼或是喉莲花,具有类似点火的功能;如果你集中注意力观想那些点,一旦它们点着火,观想便能遍及各处——在你念完收摄之后,就更能了解这个意思。

            “收摄”是关于脉、轮、气、明点的教法,因此它比生起次第更内在化。通常都认为身体次于心,心被认为是力量大又具主控性的脚色,而身体则是心的奴隶。决定要这个、不要那个,试图移动天地以满足贪欲的是心,而不是身。通常心向哪里走,身体就跟到哪里,所以大部分佛教的修行都只放在心的上面,然而金刚乘却同时与身体和心打交道。

            修身体的一种方法是透过本尊观。然而,本尊观似乎有点造作或虚假,因为你要把自己想成一位很大的蓝色本尊,三面六臂六脚——这表示本尊观仍然受到颜色、形状、数量、大小等二元对立所束缚。

            收摄也用身体为道,但比本尊观实际很多,因为它没有很多造作的观想。

            就相对层次而言,脉、轮、气、明点确实存在我们体内,我们看得到的血管,是这个系统中最粗重、最可接触的部分;较微细的脉,因为极细小,所以看不到。就好比心,一般是看不见的,然而在特定的情况下,心也粗重得几乎看得到——就像爆发的情绪能显示心一样。同样地,当形相变得更粗重的时候,它就比较能被接触到,表现出形状、颜色、大小等性质;在较精细层次上的相,对平常或粗重像眼睛等器官,是不可见的,因为只有精细的主体才能感受到精细的客体。

            身体愈来愈精细的时候,身心之间的分别就愈来愈少。

            了解心创造了身体是很重要的,不过却不像大乘所说的“万法唯心”,而是照字面的意思:当心的串习累积得愈来愈厚的时候,它们就变得愈来愈粗重,衍生出精细的形相;最后,随着精细形相愈来愈不精细,就形成粗重形相。

            身体内除了粗重形相之外,还包括由脉、轮、气、明点所组成的微细身,微细身推动心并且制约贪、瞋等烦恼。

            气就像匹盲马,心有如残障的骑师,脉可以比做扭曲混乱的道路。

            笔直地坐着,能使纠结的脉解开、扭曲的道路拉直;特别的瑜伽修行,可用来打开脉中形成的结。然后,由于道路不再扭曲不清,盲马就能没有错误地沿着道路奔跑;这也表示,这个残障骑师——心——更受到控制,圆满次第(或收摄)修持微细身,更能把它转成修行之道。

            依照某些密续,整个外在世界,日月等等,也存在我们身内,好像一切外在事物都有内在的对应(难道宇宙是我们串习的产物或者是某些微细物的粗重相?)。例如,明点与血液相当于内在的日月。

            色即是心(心在这里代表什么?大乘的万法唯心见与金刚乘串习变得粗重的见地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是哪个呢?),内在不但有外界粗重的形相,还有字母。

            脉或所谓混乱的道路,可见的粗重相就是皮肤下蓝色的脉,但是真正的脉是字母。我们用来组成文字的字母,是存在我们体内精细字母的一种极粗外相,这些字母并不是中文、藏文或英文的字体。我们并不是在谈ABC或其他象征性的文字,而是谈它们的起源。它们在人类之内,而且是想像的基础,能创造具有意义的声音,并能够创造一种习惯:把某种特殊的形状称为A或B,并使它具有意义。这些字母慢慢发展成沟通的形相,例如哭泣、写作、说话等,同时也是人类语言能力的根源。

            有一些特殊的呼吸练习和其他的技巧,可以使沿着脉流动的明点增长。有些呼吸的练习和相似的教法,不仅教行者修止,还试图把气导入中脉。中脉和脉有些相似——人体中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脉。

            有些脉集中在肚脐附近,就像十字路口一样,在这里有一个字母。瑜伽士有时候把气与注意力导向这个地方,就能体验地狱道的痛苦。能够这样做,可能是因为地狱道和其他道并非存在于外面,而是我们想像的结果——地狱道只不过是你瞋心的反映。当你生气的时候,身体一定有某种感觉,如果能把这种身体的感觉引入修行之道,一定是很有用的。我们应该感谢金刚乘让修行容易了很多。

            有些金刚乘行者每天都经历六道。他们到地狱去体验地狱道的感受,又到天道去待一会儿。对于金刚乘的行者,培养出离心是最容易的事,因为他们想要体验什么就能体验什么——他们只须把气和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就会产生结果。如果你在某人腋下搔痒,他自动地就会发笑——尽管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搔那里就会笑。因为某些脉的关系,当你搔他的腋下,他的注意力便到了那里,他的心便驾着气经过脉到达腋下,心一到腋下,自然就会发笑,感到很快乐。很讽刺的是,迷幻药和酒精能产生的效果,与收摄是相同的原理。

            和大乘修行以及理念不同的地方,是在金刚乘的收摄:心不是单独的,它有一匹可骑的马,有一条可以走的路。

            由于气和脉比心粗重很多,所以这可能是最“真实”又最能触及的修行法门。你呼吸的时候可以体验到气,也可以透过皮肤看到脉,但是心比气脉要精细很多,因此很难掌握。和其他禅定相比,收摄很容易修、很大胆,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善巧方便。

            许多人想像的成佛,意味着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拥有想要的一切;除此之外,还能绝顶聪明、豪富盖世,能看到一切的事物、知道一切的事物。也有人认为,成佛就像是把自己的灵魂并入宇宙灵魂中,把一切都抛在身后,超越这一切。

            成佛就是了悟实相。因为那只是了悟与否的问题,所以程度从很少的证悟到完全的证悟都有——也就是说,证悟有等级的差别。

            你可能会认为,当你完全证悟的时候,就可以带着一股怀旧的感情回头看着过去所做的事、吃过的饭和老朋友等等;在这样的想法中,似乎连完全证悟都无法让你完全满意。

            事实并非如此,由于证悟超越时间,所以你没有可以回忆的过去,也没有可以计划的将来,就连现在的概念也不存在。换句话说,完全证悟就是完全的状态,你完全地明白了。完全证悟就是完全超越种种束缚你的染污缠结,因此,这是毫无忧虑的境界。

            完全证悟之前,部分证悟的阶段由情绪和其他干扰净化的程度来决定,而净化的程度也决定了成就的程度。事实上,净化与成就是同一件事。净化的程度或成就的程度,可分为五道与菩萨十地。

            你的心愈细微、愈精纯,就愈有力量,这表示你支配自心的程度愈来愈大。精纯的心便是不受干扰的心,心愈粗重,干扰就愈多。较少干扰,代表心较为赤裸,心愈赤裸,就愈能发挥他最大的潜能,有更大的智慧、更高的成就、更少的障碍。赤裸的心,因为没有障碍,所以非常有力量;干扰愈多,心的潜能被阻塞得愈多。不同的菩萨地,也可以用所剩下的干扰或不清净的程度来分类。

            干扰指的是二元对立、贴标签、制造幻觉等等。幻觉停止的时候,你便成佛了,这并不表示你变得形同木石,像是桌子、书本或是椅子。

            从佛陀的观点,亦即从证悟的观点来看,凡夫几乎就是形同木石的人;实际上,我们因为不断超过负载的念头和感觉,所以变得麻木,太多的干扰让我们几乎没有感知能力了。我们的心只有一小部分在运作,就算这一小部分,也像是机器人一样,依照预先设计好的模式来反应;而我们真正的才干、力量、自心真正的特质,都一直隐藏着、受到压抑,从未展现出来。当你证悟的时候,情绪和干扰不再存在,因此你就更有活力。

            情绪和干扰一旦消失,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了。密勒日巴能够进到牛角里去,因为他超越了二元对立,不受时空等次元限制,他超越了名字和标记,这就是所谓的“全知”——是知道一些东西的反面。如果你知道什么,就有二元分别;因为有个知道者、有个被知道者,而你永远都认为有上百万更多的事物须要知道。

            知道一切事物的这种全知,会产生绝对的干扰,因为能知的人会被无数的相对事实所压倒、所淹没。它会造成负面的超越二元,因为二元只是二,而这种知却是“万元对立”或“亿元对立”。

            只有当你超越了种种的分离、不同与类别之后,才能到达真正的全知,成就遍知智慧;那时候,你明白了一切事物的无二本性。这与“知道一切”并不相同,因为“一切”是指很多东西;而“一切的本质”并非很多东西,它甚至也不能算是一样东西,因为它超越了数字与计算,无可言论,难以思议。就是如此。

            顶礼宗萨仁波切

            2018-12-20

            “你是自己唯一的师父 不然还有谁? 降服自己 发现你的师父。 佛陀说外在的师父只是内在师父的映照。 跟一个外在的师父在一起,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好让你内在的师父开始跟外在的师父同步。外在的师父只是一个挑战,但师父的真正作用是帮助你发现你自己的师父。 真正的师父永远不会把他的追随者和弟子变成依赖者;他帮助他们独立、自由。他从不给他们一种特定的生活模式;他只是提示他们如何达成自己的光。他帮助他们做自己,他不把自己的个性强加在弟子身上。 这是判断师父是真是假的标准。如果有人试图把他的个性,把他的想法,把他的性格,把他的品行,把他的原则强加在你身上,警觉! 尽快躲开这样的人。他很危险,他很有破坏性。他可能看起来很爱你,但他的爱充满毒素。他或许很甜美,但他的甜美只是裹了糖衣的毒药而已。 真正的师父帮助你做自己,帮助你摆脱、获得自由——甚至摆脱他。” — 奥修

            明白自己做错了就足够了,你无法再继续下去

              2018-12-18

              任何事 都可以无限大 或无限小,意识投到那儿 就会给予它成长大的力量,调开意识 它就会缩到无谓小。

              所以 意识要无时无刻 投向上面的光明浩瀚,那没有了“我”也没有了世界 的纯粹明亮喜悦存在。

              好像 可以随意离开这粗重浑浊的肉体了。


              12/2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寫得美極了,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