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是以為自己不再輪迴了。
#samsara
#輪涅不二
恐怖的是以為自己不再輪迴了。
#samsara
#輪涅不二
自从两年前在黑关中悟到这点后,生活中就变成这样,头脑里再也不装东西了,也没记忆了,确信该知道啥的时候 老天爷自会让我忆起。记得同是头脑强大的投行人转修行人的密友A姐 还曾担心我走错了
其实 这就是另一描述无染觉性的文字。
转:
And whatever it is you need, you have. whatever you don’t have, you don’t need right now.
任何你需要的,你都拥有;任何你没有的,都是你当下所不需要的
And if you need to remember something, you will,
如果你需要想起什么东西,那你就会想起来
In the perfect moment.
你会在完美时刻想起来
Not a second later, but not a second sooner either.
不晚一秒,也不早一秒
Remember, as we said
记住,正如我们说过的
We remember nothing. Nothing!
我们(巴夏人)什么都没记住。什么都没有!
We have no memory at all! Of anything
我们根本就没有记忆!对任何事物都没有记忆
We just know what we need to know when we need it
我们只是在需要知道的时候,就会知道所需要知道的
You can too
你也可以这样
So just know that you will know what you need to know, and let go of the things that you don’t know right now
你只需要知道:你需要知道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你所需要知道的,并且放下你现在不需要知道的东西
If you need to know them, you will know them in pearfect timing. If they never occur to you, you didn’t need to know them.
如果你需要知道,那你会在完美时刻知道它们;如果你根本没想起,那说明你不需要知道
驾驭潜意识 在生活中显化,就是禅宗里说的“大用”,藏传里的神通。
原来 如果你真正懂透,不但不会“着魔”,还能彻底除魔,更深地认识心性安住心性!
魔 产于心。你心中有魔,才能有魔。
#读透一万本书 几十年禅修 的精华
真正的玩 是专注的 是忘我的,自然没有我执的。
玩研究 玩赚钱 玩隐居冥想 玩做饭 玩练身体 玩写作玩拍照。
淋漓地玩,自然就能利益到众生。你只需负责玩。
自觉知的空性
无限光
没有记忆
无边无中心点。
没有记忆
一切就都是新鲜的
当下体验中的 就成了总是最好最美的。
在自觉知的空性中
你唯一需要做的 只是觉知,
没有然后了。
在那觉知中
有无聚焦的专注;
那专注 就是安住。
自觉知中
觉知就是体验。
觉知 体验 专注 安住 一气呵成。
照吃 照喝 照睡。
达到无限光,
觉知 不是自然来就的,
要练的。
不练 还是会散漫,
只剩下轻安美好的生活,
辜负了 无限光。
无限光中的自觉知
就是 觉照。
练到
照亮每个细微念头。
所以 没有他人,
只有引起你起心动念的外境。
觉知念头
无时间差地 和念头合一,
你 就是你的念头。
和念头合一
即是和念头的能量合一,
每个念头情绪都有能量,
所以 越觉知 无限光的能量越强大稳定。
这 就是所谓的 深入。
觉照念头时 带着爱意,
就是把神圣光 回向给世界。
所以 克里希那穆提 隐居九年 每天看自己。
不要担心对世界没贡献,安住这自觉知的无限光,越来越强大稳定的无限光,就是对世界最好的贡献。
过去一周 掉下去了。爬回来了
掉下去 总是爬回来时 才看得到
其实 掉下去有感觉的,肉身每个细胞会不断震动大乐,仿佛一直能量巨大的高潮。就是掉回到肉身。这觉受其实很殊胜 所以容易失去警惕。 有点儿像武侠小说里的全身功力散去,但是过程是大乐。
《四句见心性 引导》
前言:
其实 读到这个的作用非常有限,只能现场语音引导 才有用。
第四句 是最后 最关键的一句。头三句 是准备工作。在第四句 就能切入 超越念头的无限浩瀚。
1. 打坐🧘♀️自行静下来;
2. 觉察到 念头如洪水 静不下来;
3. 觉知念头 不取不舍 与之共处;全身放松;
4. 没有了!就在这里!
Start each number with “Om”.
肉身的一切 腺体能量 思想 情绪能量,就变成空性本身 神圣本身,
自觉知地体验这些能量的自然起承转合 就是安住心性。安住心性里 有着不聚焦的专注。自然地 不取不舍。
落回肉体层面 结合着记忆体验这些能量思想,就是轮回。
就是莲师说的:
清除过去之念,不留纤毫痕迹
安住当下心境,不修整造作
关键是无限意识:
先以有为法 达到无限意识,
再下功夫 安住无限意识,
久之 融入变成无限意识 一昧,
安住在那一昧的无限意识 无止尽地 深入。
每个过程 都需要真功夫的。
读经时 得知 若无我 一切鬼神亦不复存在;
每位菩萨的愿心 都是切回源头本性的法门,譬地藏菩萨愿心之广 是对应深入无限之浩瀚。
佛曰 汝当发愿 即当得到!
昨天一个人从美国回台湾,应该很开心放松的,结果 居然都一昧,变成“都一样”,时间感好像不见了 眼前的一切 仿佛从未离开,连别后重逢的新奇感 都省了。更平静持恒的欢喜。
从 都可以 到 都一样,往 无分别心 又往前一步。
为什么都说要回向?不是为了众生的菩提心(以前写过菩提心和众生的胜义谛意思)。是因为实相里 光 没有方向的,没有所谓对你的加持 或你给世界的回向,是加持回向 双向平衡后 没有方向的光。
安住在这没方向的无限光时 念头就是你,念头一起就成真 就受到,因就是果 无时间差。你就能看到 喂养念头能量的背后因果。你就能进入潜意识。
所以 回向 只是让你更接近实相的一步骤而已。
所以 要和神圣连接 也要把得到的神圣加持回向给世界。能量平衡法则。实相是平衡的。
寂静尊和忿怒尊 就是代表空与明。
四臂观音和玛哈嘎拉 无二无别 都是观音菩萨,就是空明不二 瞬间任运的佛性。
觉照 是明,在世间 反映着 反应着。
空 就是 不在“明”的时候的本性(sorry 太像废话了 但也只能这样)。
因为怕不稳 而有分别心:这些人没灵性,那些人能量低,灌顶能得到加持。一个怕 就把你打回二元轮回。源自根深蒂固的自我感 的怕。
不要逃 敞开 直面那个怕,就化了 反而就安住了。
一旦想逃,贪嗔痴就迅速开花繁衍进化了。
熟练直面。一切都是见光死 所以根本不需要怕。
敞开直面,一切就变成游戏。
敞开直面 就是佛光普照 就是无染觉性,就是传说中人人都有的佛性。
你现在相信你有佛性了吧?因为敞开直面,你一直都会的。
Ps., 太专心灌顶灌到掉下来的后记
倒也知道了,以后可能不需要灌顶了。至少不用专心灌顶了,轻松接法是可以的。
“如果你得到她的拥抱你就永远不会老”
因为 你本来就是不死的。
普巴金刚说:
其实你充满业障
其实你清净无暇
想除去所有障礙
就是除去所有自我。
不是闭上眼看得见的意思。而是 那个无限觉照 闭眼睁眼 是一样的,而“我”是那个无限觉照 不是肉体。憨山禅师说的“熟的变生 生的变熟”,这是对肉体思想变生了,对无限光 变熟了。
开始能明白 成就者如顶果法王 从早到晚不停藏文传法 只能靠口译的时候小盹休息,译者语音一落 法王马上醒来接着说下去 仿佛一直醒着没睡着;或 Dawa 仁波切,病重睡觉时 弟子们在一旁悄声讨论 说错时 仁波切会突然醒来纠正他们。
mark.
每次的连接 都是独一无二的,与本尊 与人 与天地。
所以千万不要想重复 任何自性智慧的理解 任何觉受。一栈恋 就回到轮回了。自然流淌的水 从来不回头的。
所以 佛像的每一细节 都有密意,如度母的微倾斜的头,是在和本尊合一的状态 调疗身体经络某一方面的体式。
不是世间理解的 每个本尊管一面向如财富慈悲智慧等。若持咒时带着利己的愿望祈求 如求保佑,不但得不到,还会往外推,因为是外伸能量的动向,纯物理 没啥神秘。求保佑 本身是强化自我的。
发愿 是最快和本尊菩萨连接的方法,因为你的意识透过发同样的愿,本质上直接就变成很接近菩萨的意识了,意识原本相通。
一念 就是一把钥匙。三世十方佛菩萨 从来就在祢意识里面,换句话说,都是祢的一部分,都是祢不同的面向而已,都是一念间能打开的。
而善知识 如殊胜的祈请文、灌顶传授,就是不同的钥匙。如今网路发达,钥匙都已经在你面前,你有心找 立马就有了,是最心想事成的了。
以后 可以慢慢分享 如何持咒,介绍胜义谛的本尊。因为都是自己体悟的经验,不算泄漏密法。
我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有幸得到许多上师的教授,包括宗萨仁波切、明就仁波切、十七世噶玛巴、噶千仁波切、南怀瑾老师、胡因梦老师、慈诚罗珠堪布、杰尊玛仁波切、老萨迦法王、章嘉活佛、措尼仁波切、秋竹仁波切、陈履安院长等,白红黄花四大藏传教派都有,还有几位禅修功夫很深为人却很低调的居士老师。老师一个人的加持力,除了历代传承总和的力量灌顶可媲美,我还未见过任何一个人有如此的力量。
而老师的加持 是在他完全不造作的情况下 发生的(他自己也不刻意)。这不是主观印象,因为太多人有同样体悟了,统计上毫无疑问。更何况 如此殊胜的老师,完全隐居 不问世事,不求任何功与名。
老师说 他说的话 有力量,仅因为他自己达到。
证到哪里,加持力就到哪里。
你持的咒 和你看到的佛像
都是佛的化現,
或 都不是佛的化現,
視乎你的心如何認知。
其實 你說的話 也是佛的化現,
其實 你也就是佛的化現
其實 你就是佛
其實 沒有佛 只有你。
外在的上师 是钥匙,把门打开后 看见的是自己,那唯一 真正的上师。
趁我还记得,这是我一步步 走过来的道路,未必是唯一的路,但可供参考:
* 达到全身心虔诚(无时无刻全然的臣服于 祂);
* 有为法:纪律地 每天做功课(打坐 念诵 站桩 瑜伽 大礼拜 快走 闻思 冥想);
* 契入空性的无限浩瀚,时常体验超越二元;
* 安住无限浩瀚 俯视:保持正念内观 看思想 净化思想,这是有聚焦的看 有看者与被看者;尽量闭关 减少外界打扰;
* 无限浩瀚的虚空突然粉碎,只有无边无中心点、主客观合一、不聚焦、不残留记忆的觉知,谓开悟 见性;
* 稳定安住这心性,这能任意超越时空物理的无限意识;
* 达全观:神性 人身 世界 众生 皆平等;落地 回到生活 吃饭睡觉,道法自然。
如此,360度,貌似回到原点,但360度还是和0度不同,如古人说的:
悟了还同未悟时,
依然只是旧时人,
不改旧时行履处。
然后呢?安住全观,自然流淌,吃饭劳动遨游时空 一切无二无碍,让自性的智慧光明照亮潜意识 消融习性 至尽除。
考验你是否做好了死亡的准备:你觉得你死后,你的家人朋友还在吗?
闭上眼 感受一下再回答,不要用头脑回答。头脑思考在你一进入死亡 就快速消失了,所以 要习惯用意识觉知,这是一直会在的。
如果你觉得死后家人还存在,那么无论你怎么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世俗放下,你其实还是有牵挂的,你会再次投胎轮回。
想要道法自然 自然流淌 前提是不能處發炎狀態。因為發炎無數世了,一不小心就會復發。
藥師佛的願心 就是幫眾生消炎。
消炎了,肉體的長期各種炎症 也會相應療癒。肉體真的只是反應無明炎症的鏡子。
消炎吧
超爱这熟悉 简单直指的风格
安住 就是止 同时观。无限光意识是观,安住 是止观双运。
本尊 和 花草树木 和 路人 都平等,都是可以和他们连接的对象,都是不可能和他们整天抱着连接不断。
道法自然。开悟后,得到了更高的意识觉知,回到生活中学习。
有了高意识觉知,万物和记忆 都成了上师,透过觉知观察世界、自身、一切互动,智慧自然灌顶而下。所以生活经历越丰富 智慧灌顶就越丰富。而透过这自性智慧的觉知观察,习性就这样一一消融了。
3/30: 这就是 全观,不聚焦地 平等地 同时 照见世界 和自身思想,自然一气呵成 无造作。
能超越二元安住心性后,持戒越发重要。因为安住心性 烦恼剥落 无为自在,此时 若想继续深入 更深清除积习惯性,持戒这有为法 能非常有效地让你深处积习惯性曝露。
所以 佛陀涅槃前教导 以戒为师。于尚未安住心性者,减少烦恼以便安住;于已安住心性者,制造烦恼以练功夫。顶礼无上智慧。
啊哈!才看到发作了半天(估计累积了许久的)却没觉察到的习性:想帮助老公打破他自我的限制,让他能看到体验到更多。
这是想改变别人啊!
即便你认为是基于爱 想“帮助”别人,其实 都是我执。
以前我以为,看到我执就得“打掉”剥落掉,其实 那仍是二元。实相是 那个有我执想“帮助”别人的,不是真正的“我”:一认同那个有我执思想的肉身,我就变回轮回中的“我”;一觉察到又习惯性地认同了肉身思想那刻,我就变回了那纯然的觉照。
注意,这里没说要“不认同”,那就用力了;也没说要看着肉身思想,那就分出看者和被看者了。只是 觉知。
安住心性 就是安住解脱。如憨山禅师说,这过程就是 熟的变生 生的变熟:对肉体陌生了,对心性熟悉了。
但不能用力,一切是放松的 流动的 本如的。一用力 就回到轮回了哦!
“今夜,供灯纪念一下:
闭关中,翻译了那若巴所作的《无形体金刚空行母教导的法集·第二篇》,也就是《无身空行九法》的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里,大致讲述了:
1)神经系统的纠缠(脉、风以网格的束缚形式,在脉轮里循环)。
2)以及觉知与这些反应共在,所导致的清醒意识。
3)这种清醒意识是心之国王,能与外在体验同在,从而平静的经受(四种)苦、乐。
5)由此,万物发展出自由的释放与解脱。
6)而这种不坏的精神幸福(大乐),成为利益自己与他人的源泉。
没有翻译的部分,是帝洛巴的部分,里面涉及:
1)真正的灌顶,是解开心的纠缠;
2)真正的誓言,是安住在无纠缠之中;
3)行为则迎接一切,好像锋利的宝剑劈开水面;
4)以及“甘露”(致幻草药)的辅助使用,来促进体验。”
我的直觉果然是对的,烦恼纠结在脉轮气脉中。
也不是说 你非得经过达到种种觉受关卡,如虚空粉碎、如十日照等等。
而是 你是否能剥落超越你的念头烦恼。可以这么说,除非你能渐渐超越念头烦恼,否则认出那无生无死的觉性 还是没用的!
而烦恼 是存在于脉轮气脉间的“结”,所以肉体彻底畅通,站桩修气脉明点练瑜伽磕大头太极,是非常重要的。
道家的性命双修是很有道理的,但偏修身体了。
汉传净土 偏修心了。
瑜伽也容易偏修身了,虽然它其实有一套完整方法。
藏传最完整,修身修心,双管齐下。
戒律不是绝对的。是忍住不做你认为不对的事。因为 会在潜意识留下记忆,而那记忆会在你不觉知的情况下影响你其它行为反应。
因果不是一对一的,因果是错综复杂的。
比如 母亲教诲不能婚前有性行为,但你结婚前偷吃禁果了,可能会导致你一生很难达到性高潮,因为你做爱时潜意识会有负罪感;你甚至会误以为只有偷吃禁果才能给你足够的刺激。
皆因你看不到潜意识,看不到每个念头背后的因果。
所以 清楚照亮 因果就能跨越了。在不能看到因果前,以戒为师。